当前位置:雨晴书屋>奇幻冒险>看见血条的我,选择打爆世界> 第112章 诸国之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诸国之交(1 / 1)

(' 大鼎烹煮食物需要一定的时间,聚於帐内的朝臣便聊起了一些国策。 周元由百姓良家到新元榜魁的身份,成为了话题之一。 大魏皇帝也趁机问了一些,他想知道的问题。 “周元,你曾於乡野之间谋生,当对乡间百姓的生活非常了解。 不知我大魏乡镇百姓是否安泰,足粮足食否?” 这问题很像新元灵试时,储君岐王询问的那句,‘岐州军政如何,百姓生活是否安泰’。 但周元不是崔鸿那种名门豪族子弟,乡镇状况也非各州军政那般敏感。 因此,他并没有避讳乡间百姓的辛劳,选择了直言相告。 “回陛下,臣生於桥西村丶成年後#x38c9靖安军营,又因军功迁怀州大营丶上京#x38c9试。 因此,所见地区风貌狭隘,所言或有偏差。” “但臣所在的桥西村确实贫困,常以大黄米果腹丶未能足也。 家有丧喜,亦需乡邻相助,才能勉强置办。” 周元的回答并未超出大魏皇帝的预料,他手下有的是暗探,不会盲目认为大魏丰饶富足。 他之所以这样发问,一是想看周元是否存诚。 二是想借周元之口告诉各州都督,大魏国力虽然欣欣向荣,但地方亦有改善空间。 “为何如此,可是桥西之地贫瘠,百姓收成欠佳。” “回陛下,并非如此,桥西村比邻清沙河而建,水源富足丶土地肥沃。 之所以贫困是因为税赋众多,县中差吏层层盘剥。” “税赋众多,这可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说法。 诸君你们听听,有人帮着我等收税呐,咱大魏竟然要靠百姓之税过活。” 大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国家,而是物资充沛到富馀的集权王朝。 他们缺的从来只是灵物宝器,而非各类普通物资。 因此,大魏朝廷的税并不重,仅有田税丶商税两种。 “陛下息怒,此乃人心腐化之结。 想肃正此风,只能时时委任密探清查,并依国法严办。” 朝廷大臣都知道症结何在,但确实很难改变。 究其因不过是,大魏的富饶建立在秘境攻伐之上,那份充沛的资源不会无偿流向民间。 各县府衙分润不了军堡秘境的利益,只能自己找些门路丰富收获。 “哎,我大魏之富终究只能昭彰军武,难以抚照百姓人家。” 大魏皇帝并不是全心为民的圣人,他这麽说,只是为了向各州都督表明朝廷的态度。 有了这个态度,并表示出重视,各州都督就不会让此事持续恶化。 “国内事务尚有解决之法,国外局势却不容乐观。” 大魏皇帝话题一转,又与诸位朝臣聊起了大魏真正的忧虑。 这种涉及到境外各国的问题,周元说不上话,只能安坐静听。 不过如此一来也有收获,使他得知了大魏下一步动作,是要攻伐西北方的虞国。 但前提是改变南方楚国的态度,使其不干涉这场战役。 “南梁那边不用例会,他们崇信佛事心气已无,又有横江天险丶水族各部阻拦,不敢犯我。 ', ' ')(' 唯有楚国难安,其虽由众多大小封国汇聚而成,但战力不容小觑,能随时为虞国分忧,阻挡我大魏兵锋。” “我意将安仁公主嫁於楚国储君,与其签订盟约,再征伐虞国,诸位以为如何?” 大魏皇帝话音刚落,诸位朝臣便各抒己见。 有的不同意,认为应该拉上南梁把楚国一块收拾了,原因是楚国与虞国都占着大魏的国土。 虽然那些国土是前朝大康遗失的,但大魏继承了大康之国,自然要索回所有故土。 有些同意,认为该优先打服虞国,再压着虞国之兵,一起威慑楚国。 总之没有一个说不打的,只是在争论打的方式。 怀州都督的意见是以梁防楚丶再攻伐虞国,周元在个人情感方面上,比较倾向这位老领导。 在一众朝臣的争论之中,四方鼎内的肉食终於炖好了。 羽林士卒们将其切好,放於木盘之上,再在木盘一角放置一碟椒盐呈上。 大魏皇帝又拿出一把日月交辉的奇特宝壶,让亲卫持壶分装赐酒之器。 那酒壶不过人头大小,内部的酒水却异常充足,持续分装各类酒器却不见丝毫短缺。 【日月壶】丶【乾坤酒】 能看到物品信息的周元,通过壶与酒的名称,看出了它们的不凡。 “诸君胜饮,此乃日月壶所酿乾坤酒,胜过大多奇珍灵酒,不可不尝。” 大魏皇帝说的很对,周元一口饮下酒水后,立刻获得日月养神丶乾坤纳气两个正向状态。 其分别能暂时增幅神属性与气属性,长期保持可增加神属性与气属性的数值。 就在周元以为今天的军议就要结束,後续该换些轻松话题时。 一直跪坐在大魏皇帝身後的甲衣女子,突然开口道。 “父皇,我愿意去楚国。” “为何?可是因我之意。” 好吧,周元本以为那位甲衣女子是大魏皇帝的妃子,没想到竟是之前争论的安仁公主。 “非也,此乃我志,非因父命。 父皇曾说,百姓供奉凤鸟是期望祂翱翔於天丶赐福众生,而非一飞冲天丶忘却故乡,再也不回。” “安仁得大魏供养无以为报,愿继我国志,盛我国朝。” 一众朝臣明显知道安仁公主在此,并没有因为安仁公主的突然发言,而吃惊。 “我儿志向高远,当为鸿鹄,可你入了楚国早晚会有自己的孩子,那时你又以何应对。” “禀父皇,若吾子为楚国下任储君,吾自恪守中庸,教导吾子与魏同盟。 若吾子不为储君,当全力相助大魏,以我大魏之国力,干涉楚国之君臣。” “甚好,吾儿才德。” 大魏皇帝很满意自己女儿的回答,他不要求女儿成为密探,只要求女儿有维持两国关系的意识。 因此,恪守中庸丶维持同盟,他能接受;相助大魏丶影响楚国,他也能接受。 “此非定数,还需看那楚国之君敢不敢让我大魏公主,入他孩儿的东宫府邸。 不过亦要早做准备才是,我儿可有他求?” “无有,一切如常即可,免得楚国君臣心有疑虑。”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 已经修正了, 如果还是无法保存, 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 清除浏览器的Cookie, 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