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揉面、发面,步骤繁琐,都是为了这一口的扎实体验。
咬开之后,内馅散发出醇厚的肉香。
勾引人继续品尝。
接下来的味觉体验就属于包子了。
闫工只能说,味道确实名不虚传。
除了招牌鲜肉,他也尝了尝灌汤包。
面皮依旧是选用自己公司的面粉,死面的,薄薄一层,能吃出来是中筋款。
韧性挺足,看着有点半透明的光泽,估计还加了淀粉进去。
吸一口滚烫的肉汤,鲜美滋润。
闫工瞥了眼对面配送的师傅,对方可不负责品鉴产品——
早已经吃得满嘴流油了。
闫工笑起来,他心想:这回去得跟经销商建议一下,食堂也加顿包子不香吗?
厨房里,
陈舟则收获两个来自麦香记的好评+1。
很快,用餐高峰来临,社区食堂开始忙碌的一天。双方也没再过多交流。
...
等到上午的时候,昨天买的战损级擀面杖也送到店里。
老物件并非都好用,但里面有情怀,有感情,是新东西替代不了的。
第124章郑阿姨恢复巅峰状态,幼儿园秋游订餐
到付的好处在于,快递一般都会送达指定地点。
陈舟扫码付款结清运费,随后拆开了快递尼龙袋子。
老马旧货提供的服务不错,两根擀面杖还简单清理了一下。
但是不可避免的,岁月曾经无情的在上面留下痕迹,虫子可能也跟着留下了几个洞。
确实没法用了。
没等陈舟把两根枣木擀面杖拿给郑阿姨。
大姨先发现了老板手中的东西,她几步走到门前,说道:
“俺咋觉着这擀面杖瞅着恁面熟哩?”
给郑阿姨激动得方言全抖擞出来了。
不能怪她孙子......陈舟觉得,大姨再说两句,自己也得需要人翻译翻译。
他安抚道:“您冷静冷静。”
“咳咳,”大姨平复了一下心情,随后看向两人:
“老板,小赵,你们有所不知,我当初在汴梁灌汤包店上班,就是用了这样的两根擀面杖,整整使用了十年时间。”
也没必要这么标准......陈舟简单解释了一下擀面杖的来源。
快递发货信息上都有:北海二手市场、老马旧货。
郑阿姨拿过一根擀面杖,给两人指了指:
“你们看,这还刻着字儿呢。”
陈舟和小师妹看去,确实在擀面杖的尖端,隐隐约约有个蚊子大小的“张”。
郑阿姨解释道:“我们之前那老板姓张。”
情报无误,老马发来的东西也没错。这就是郑阿姨之前工作时用过的擀面杖。
陈舟不禁有些纳闷:
“您当时下岗了,就没考虑着把这两根擀面杖带上?怎么还让它们流落街头了?”
枣木的东西不说一棍传三代,精心保养一下,用几十年还是没问题的。
郑阿姨严肃地说道:“咱不能拿人老板的东西。”
还得是郑阿姨,陈舟心想。
他将眼前的两根枣木擀面杖,全部交到了大姨手上:
“这回您就别跟我客气了,回去当个纪念吧。”
“谢谢老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