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阎王”一听,哎吆喂,这是个高人呐!便不敢怠慢,连忙使人摆下宴席,与他们二人接风洗尘。
一番觥筹交错,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顺便向他打听道:“我等初来贵地,人生地不熟的。不知贵地有何头面人物,值得我等交接?”
“卢阎王”闻言笑道:“义军之中,武安‘闯将’,临城我‘卢阎王’,余人不足道哉!官府之中,唯有驻扎在河南的左良玉颇有实力。大名府的卢象升,好大的名气,不过一文人罢了,算不得英雄豪杰!”
张顺一听,顿时头皮发麻。他前生虽然不甚了解明末历史,但是也不知道从哪犄角旮旯里听说过这两个名字。这左良玉他前番听过一次,便觉得耳熟。后来回忆良久,记得此人最终好像做了一方军阀,战绩虽不知如何,肯定是个难对付的主。
而那卢象升虽然更是不知其人如何,不过名气确实很大,光听他这名字,就觉得霸气的紧,不似寻常人物。
张顺听到这里,抬头仔细看了看这“卢阎王”半天,心想:这人本事不大,牛皮不小。不知如何虚活了半生却能眼瞎若此?
第209章 三策图贼
这“卢阎王”对张顺、“闯将”的到来,其实甚为厌恶。正所谓“蛇有蛇道,鼠有鼠道”,这“卢阎王”虽然号称义军,其实不过土匪贼寇罢了。
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不同,政府管控不力,常常在地形偏僻险要之地,有土匪山贼盘踞。这些土匪山贼虽然不被官府正式承认,其实也都是官府默认的存在。
双方皆有默契,土匪山贼不犯下大案,以收取往来过客的过路费为主要经济来源,这正是“盗亦有道”是也。而官府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不费力去围剿贼寇,亦不影响自己歌颂太平盛世。
若是这些土匪山贼势大了,或者犯下滔天大案,影响到官府的圈外,这样双方的默契就会被打破,势必会引起官府的进剿。
这“卢阎王”本来是一个小小的山贼,只因义军搅乱山西,大量流民灾民涌入太行山以东,才使得他势力壮大起来。
虽然号称“十万”,实则男女老少不过三四万人罢了。若是拉出来的壮丁,也不及万余。至于所谓的能战之辈,不过四五千而已,若是与张顺、“闯将”起来冲突,说不得今日这山寨便要换了主人。
这“卢阎王”还没从小小的山贼首领的身份转变过来,还幻想和官府和平共处,井水不犯河水呢。结果这就来了“擎天柱”、“闯将”两个悍匪,心中顿时也担心的紧。一怕这二人夺了自己的山寨,二怕引起了官府的围剿。
张顺与“闯将”黄来儿本来就是一世人杰,和这“卢阎王”几番接触下来,便摸到了此人心思。两人假装不知,便自顾和这厮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