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大明改制浩浩荡荡的推行。
大明昭告天下,降金陵为陪都,并迁都北平。
这则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自古以来,经济中心就在北方,只是自从只剩半壁江山之后的这几百年来就变了。
现在大明这明显就是拨乱反正的意思。
北方百姓更为震惊,甚至感觉到不可思议,竟然会迁都北方,但震惊中更多的还是喜极而泣,这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
同时朝廷下旨开启恩科,五月底报名截止,六月名单送京城,七月开考,一月一考,全部按照新的规则来,突然的考试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也可以不参加考试,但是这一次考试成绩优越者,会直接下放到地方为官。
虽然品级不高,还都不是实权官员,但好歹迈出第一步,从政了啊。
在这个诱惑下,参加恩科的人数空前绝后的多。
官员听说制度改革,许多人向朝廷表达了建议,隐晦的表达了不满。
朱雄英直接让中书省把这些奏折送到北镇抚司,毛骧收到之后就明白了朱雄英的意思,通通抄家拿人,一点儿都不带惯着的。
京城六部率先改组,多出来的位置都是利益的蛋糕,都在为争这些明争暗斗不断。
但同时,身处中高层,且还跳得欢的,全部被朱雄英下放。
淮西集团被下放,江南集团崛起。
这一股风吹懵了不少人,淮西大部分全部被下放到地方上了,虽然是执政一方的实权大佬,但关键是远离了朝堂了。
一步慢,步步慢,而且为什么是江南派系崛起?李善长看不透,但也只能抓紧培养亲信,扶持淮西二代。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京一十三省的省委班子搭好,陆续开始走马上任。
一切都在按照朱雄英的意志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直到一封六百里加急,把改革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在沿海那边落实开海禁问题的傅有德遇刺,没有生命危险,显然幕后出手的人并没有要人命的打算。
朱雄英召集了大明国委成员关起门来议事,没有召开朝会。
众所周知,开大会的都不会有啥大事儿,真要是有大事发生的话,那绝对是开小会决定的。
“说说吧,这时候哑巴干啥?”
主位上,朱雄英把奏折往桌上一扔,两边坐着的众人齐齐把头低的更低了。
因为朱雄英还没有把这件事情定下基调,那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好开口?
马秀英显然明白这意思,于是道,“都说说这手围魏救赵,打算怎么处理吧。”
马秀英一眼就看出了这件事情的本质,冯胜在查两江盐税,这是在掘江南集团的根。
而沿海倭寇的利益相比于两江盐税,就要略逊一筹了。
眼下冯胜动了真格,带着军队在江南之地浩浩荡荡的干,动他是动不了的,毕竟这就在京城眼皮子底下。
而身处沿海之地的傅有德就不一样了。
他还没有带军队,而且在那边出了事情的话,江南集团完全可以把自己摘出去,事情全往倭寇身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