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雨晴书屋>时空穿越>大明:孙儿雄英请皇奶奶登基> 第153章 八股牢笼,白首穷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章 八股牢笼,白首穷经(1 / 2)

朝廷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出征东瀛的事情,科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自从高层次科考加了随机抽查这一条之后,还真问出来了不少,通通打入天牢。

而今天,是省考结束的日子。

朱雄英特意和李善长来了这个考场等人。

李善长去把苏聿珩叫来了,而朱雄英则是先见了徐妙云。

“你说我是叫你姐姐好呢,还是叫你四婶儿好啊?亦或者叫你燕王妃?叫王妃太生疏,叫你四婶显你老,我随妙清叫你姐姐怎么样?”

朱雄英坐在凳子上,晃着小腿,笑眯眯的看着徐妙云。

徐妙云是女装,并没有女扮男装。

毕竟朝廷科考,是男女都可以考的。

徐妙云微微福身,“妹妹出嫁从夫,自然不能再以她的身份论,殿下还是称我燕王妃或者四婶吧。”

朱雄英点了点头,“四婶儿,你觉得省考的题目难不难?”

听到这话,徐妙云深呼一口气,“殿下想听实话?”

朱雄英嗯了一声,“自然是听实话。”

“省考依旧是三大题目,第一题,如何以十万骑兵平定北元策论,第二题,如果蒙古被打下来,并入大明之后该如何治理,这两题臣妇觉得都还好。

但是这第三题,如何恢复北方经济,重新让北方回到经济中心的策论,臣妇觉得大不妥,南方学子对朝廷迁都北方微词不小,而经济中心还要移到北方。

这会让南方人更加对北方学子不满,殿下不该如此急于求成,在考完的时候,臣妇听到许多学子议论这一题,甚至还有人说要去游行抗议此事。”

徐妙云侃侃而谈,实话实说。

朱雄英嗯了一声,“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江南之地如此富庶,经济中心还留在南方,孤迁都北方难道就只为了收复民心?不发展北方吗?

而且北方自古以来就是经济中心,要让北方经济恢复,经济中心北迁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江南的势力太强大了,若不进行遏制,朝廷在北方,南方容易失控。”

朱雄英通过后世的记忆,知道江南的底蕴。

哪怕是后世,不说整个江南了,仅仅一个苏省,下辖十三个市,都得归朝廷直接领导,不敢让省会领导。

可见江南之地的底蕴。

徐妙云回答道,“臣妇的意思并不是经济中心不要北迁,而是太急了些,南方的读书人和不少商人都会有意见,甚至臣妇听说有学子在商量罢考,对抗朝廷。”

朱雄英笑了笑,“读书人?呵呵,你觉得如果朝廷普及教育,天下会缺读书人吗?至于商人,算个什么?士农工商,商人乃贱籍,他们不想干,有的是人干!

这群读书人想要罢考,孤欣然同意,并且会下旨,罢考者,此后三代不许参加科考!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不是挑衅朝廷的理由,大明不缺他们这几个读书人。

学子罢考,商人罢市,那又如何?自古造反的是农民,读书人处在八股文的牢笼里,能翻出什么浪花?商人就更别谈了,手无缚鸡之力,能造反吗?”

朱元璋定下的八股文制度,就是朱雄英对付这些学子最大的底气。

八股治世目的旨在将天下聪明才智之士囚禁在八股的牢笼中,使他们专心研习章句,直至白首穷经。

这样的人才们将不再异想天开,也难以被邪道迷惑,读书人稳定了,即使有人欲谋反,也仅是些草寇之流,难以成大事。

牢笼志士就是一张围困了中国读书人千年的网,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他心甘情愿钻进去,周瑜打黄盖。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知识分子骨子里流淌的血液,至于取士的目的和方式,或许根本不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