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京城之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因为今日正是放榜之日。
众多参加国考的学子们怀着忐忑的心情,纷纷涌向这里,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排名。
“这……陛下不是叫我去谈话了吗?为何我连三甲都未能进入?”一名学子满脸狐疑,难以置信的喃喃自语道。
“谁告诉你被陛下叫进宫里谈话就一定能进入前三甲了?”旁边有人嗤笑道。
“是啊,就算是有这种可能,也许是你的回答未能让陛下满意呢。”另一个人附和着说。
“我三甲第一名!哈哈,还好,总算没有辜负我这些日子的努力,也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名学子兴奋的喊道。
“姐姐,你一甲第二名啊!你是榜眼啊!你可是女子当中成绩最高的那个呢!你直接进士及第了!差一步就是状元啊!”一个女孩激动的对另一个女子说道。
“北宫兄,你真是厉害啊,竟然蟾宫折桂,夺得了一甲榜首,成为了本朝第一个状元!你的名字必定会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啊!”有人对一名风度翩翩的男子赞不绝口。
“一甲第三名?探花?我竟然能够进士及第?这怎么可能呢?我都没有被单独叫进宫谈话啊。”一名学子惊愕得合不拢嘴,仿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靠!连三甲都没进,连个同进士出身都没能混上!”一名学子懊恼的抱怨道。
“妙云,别伤心,二甲第三名,成绩也算不错了。”
这些学子们站在榜单前,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
有的欣喜若狂,有的垂头丧气,有的则是一脸茫然,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嘈杂之声不绝于耳。
今天放榜,朱棣陪着徐妙云来的。
这成绩说不上特别好,但也说不上差。
徐妙云微微点头,“我知道的,有些题目我对我自己所答都不看好。”
“诸位,你们也知道,太孙殿下在推动官员年轻化,咱们都会被下放至各地执政一方,我有一言,诸位静听。
昔年,崖山十万军民殉国,神州百年陆沉,北方万民尚未归心,山河尚未真正一统,大明尚未富强!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吾辈学子,重塑这朗朗乾坤!振兴国祚,兴我大明!”
这时候,有学子站出来高喊道。
马上就有学子附和道,“没错,贪官横行,污吏霸道,再不思改变,大明如何振兴,百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我坚信,当官绝不是为了捞钱!”
“圣人曰,天下为公!天子当与百姓共天下,而非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句话要在我们手里变成现实!
做民之所愿,想民之所难,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愁,急民之所难,先民之忧而忧,后民之乐而乐!
为官者,万事应以民为重,做到天下为公,两袖清风,呕心沥血,尽职尽责,方无愧于民之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