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心境
中配版炼精化气汤实在太过于神奇了。
只是一个子时的工夫,陈云便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好处。
他计算了一下,自己突破到上等法师,应该不会花太长时间,最多三个月到半年。
其实陈云还有更快的方式提升自己修为,例如服用水虺身上得到的精血,又或者服用龙元。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其主要原因不论是吞服水虺精血,抑或是龙元,全都需要时间炼化。
陈云目前和吴可久、秦鸣等人探索日月潭洞天,每天都要赶一两万里路,还要面对可能遇到的危险,哪有时间炼化?
别说炼化了,哪怕屠龙术、金光咒等法术,他都没有时间和空间修炼,只能在脑海中模拟。
陈云因为炼精化气汤的作用很好,心情不错,一时间没有什么睡意。
他总算明白吴可久为什么那么“讲义气”了,合着是因为理解错了老子的传道思想。
陈云有些迟疑道:“我们距离日月涌泉数百万里,他们斗法,当真能够影响到我们这里?”
行,危险就危险一点。
看来,接下来一行的危险程度远比现在更大。
陈云道:“略知一二。”
吴可久再次深深一拜,“陈先生句句令人振聋发聩,吴某谨记也。”
随后,身体有些虚弱的秦鸣洗漱了一下睡了。
因此,老子认为的仁义,更像是儒家仁义最高境界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陈云可不会真的傻乎乎跑过去观看战况,因为就像吴可久说的,谁知道那位佛教比丘和妖族大圣是不是会打出真火,从而波及他人?
两人短暂地沉默下来,只是朝着北方天际望去。
“嗯?”陈云看的惊疑不定,“现在是夜晚,怎么那边光芒璀璨如同白日?”
陈云抬头看过去,“吴教主,北边天际是怎么回事?”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下去道:“至于更换的路线,应当是走冰火道,那边有着更多的天地灵根,但是前往的人更多,兴许我们会遭遇到一些其他修士,故而,届时纷争会变得更多,希望陈先生做好准备。”
随后,吴可久望着北方天际还在不断翻腾的佛光和妖气,忍不住重重叹了一口气,“佛教比丘与妖族大圣的斗法还不停歇,看来我们明日要换一条路线,否则沿着原有路线前行的话,极有可能会受到那两位斗法影响。”
甚至吴可久曾经说过,那边可能孕育有法宝。
陈云听完吴可久的话之后,觉得对方理解的仁义,并没有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样的境界,反而被世俗条理束缚,认为“仁义”就该舍生取义。
吴可久恍然初醒,对着陈云深深一拜,道:“感谢陈先生指点,吴某因此,获益匪浅。”
传闻老子入摩揭国,身作金色相,手和五明,以化其国王子,为说大乘法语。告诸国人,咸令信向。绝灭念想,破撇烦恼,剔剪无名业障,内外恬澈,则身心洒泰,志趣飘然。故广开浮屠之教,名为清静佛,令婆罗门等奉行。
本来正想模拟修炼一下屠龙术。
这一刻,吴可久才真正意义上对陈云折服,无关力量,无关背景,而是佩服对方超然心境。
至于自己当时本能地“冲动”迎敌,则更像是“从心所欲”。
像性命双修这种言论,在道门兴许很常见,基本上修道之人都会被告诫,但是外道修行,很少会有人提到“性”。
陈云问道:“原来的路线,我记得能一路畅通到日月涌泉,若是更换路线,我等走哪边?”
陈云虽然凑齐了中配版炼精化气汤所需的天地灵根,但是他既然和大家一同进入日月潭洞天,肯定不可能自己任务完成了就抛弃下众人。
毕竟有些绝技不能当着别人的面练习,否则有可能会被人偷师了去。
简单点说,老子认为真正的仁义“不如守中”。
正因为冰火道天地灵根和天材地宝更多,所以探索的修士会更多,镇守的灵兽也更凶猛。
吴可久认真无比听着,这种道门中人讲解“道义”的机会,他们外道有机会听到的概率非常渺小,他自然要认真无比听陈云说的每个字。
老子认为仁义孝慈原本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不需要提倡它就已经自然地存在于那里,像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子女对父母的孝心,都是发乎自然,根本无须画蛇添足,再去树立“慈“、“孝“等美名有意识地加以提倡,如果对此奖励倡导,就会在利益和声名的驱动下造成伪道德的出现,导致真道德的丧失,这是典型的好心促成了坏事,得不偿失。
末了,陈云总结道:“若是你内心真那么想,认为舍生取义是仁义,那么,这就是伱的仁义之道,可若是你内心并不想死,却依旧要被所谓的仁义思想束缚,宁愿豁出性命,亦要解救众人,则更像是表面上的‘假仁假义’,修道,乃修心修己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希望你有朝一日能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