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让你们去个衣都这么难,将来王爷有令是不是也要权衡利弊?
李郁站在200米外,都感受到了高炉的热量。
转头问道:
“工人是几班倒?防暑措施?”
“回王爷,每出一炉铁水。当值工人就换一批,到那边的林子里歇息纳粮,凉开水敞开供应。”
“走,过去瞧瞧。”
下山坡时,李郁突然询问道:
总之,哭的凄惨无比。
“还是那句话,别逼我抓人。”
一箭双雕,既补充了军队。
“够!本地的农夫抢着来挖矿。”
……
“将我治下各府锻造冷兵器的熟练匠人全部迁到这里,家眷可随行,提供免费房子。”
一下子就戳中了江南百姓骨子里最看重的事——教育(或者叫考试,或者叫前途,或者叫当官)。
“王爷勿怪,露天矿那边常年是1500人轮班倒。冶铁是技术活儿,1200人轮班倒,另外有小工400人搬运物料。我观察过,人再多就是添乱,帮不上忙了。”
燧发机构组装的很松散,板簧击打力量不足,准星还有些许的歪斜。
生活区域的选址是经过考量的。
生产工具就两种:铁锹和独轮车。
“不必如此,起来吧。你简单汇报一下生产进度和困难。”
……
“让你去个衣都这么难,将来王爷有令,你是不是也要权衡利弊,犹豫再犹豫?”
很显然,张有后有些慌张。
“这么抢手?”
“王爷,上鱼了。”
李郁并不介意,频频点头,并且提出一些疑问。慢慢的,张有后语速也放慢了,逐渐不结巴。
“回王爷,铜陵那边的煤矿就地加工成合格的焦煤再装船送到咱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