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雨晴书屋>虚拟网游>关中盗墓手记> 第356章 坐缸,肉身成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6章 坐缸,肉身成佛(1 / 2)

我之前听章教授说过缸葬。

1953年西安半坡遗址被发现,在遗址区域内发现二百多座墓葬。

并在墓葬区内发现用瓮形陶器装着的尸骨。

经检查,瓮形陶器内装的多为幼儿和少儿的尸骨。

有少量瓮内装着成年人骸骨。

并且装有尸骨的瓮形陶器底部,都有人工钻出的小孔。

考古人员研究后认为,瓮起到保护尸体不被野兽挖出来吃掉的作用,并且只用来安葬夭折的幼儿。

而少量瓮内的成年人骸骨,均是埋葬过的骸骨被挖出后装入瓮内的,属于二次葬形式。

二次葬又叫捡骨葬,洗骨葬,拾骨葬等,是历史非常久远的葬俗。

通常是将死者下葬,等到死者皮肉完全腐烂之后,挖出骸骨迁移到别的地方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埋葬。

这种葬俗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安葬流程。

先用风化,水浸,土埋等手段,让肉身腐烂脱离骸骨。

然后收集骸骨清洗晒干,放入陶瓮,瓷坛等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

最后择吉日吉地进行安葬。

这种二次葬之所以流传下来,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棺木容易腐朽,导致尸体被蛇虫鼠蚁侵扰。

所以在肉体腐化后,用陶器瓷器装入骸骨进行安葬。

达到让逝者安息不受蛇虫鼠蚁侵扰的目的。

这种葬俗从八千年前一直流传到如今。

南方一些地区,以及客家风俗浓厚的地区,还都有二次葬的习俗。

不过随着火葬普及,二次葬逐渐成为历史。

所以瓮葬,以及把骸骨装入瓮,坛,罐,缸等容器的二次藏,都属于是缸葬的不同形式。

说完这些我听来的内容,再说说眼前的情况。

眼前,是我头一次看到缸葬。

尤其是那两口缸的个头,跟村里人家储水的大缸一样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