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书,有些人一直反复看着其中一页,看了一年又一年。
而有些人,则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平淡与激情,在这本世界之书上都能看到,江游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一年的光阴匆匆而过,路上的许多经过,江游大多都忘得差不多了,因为每天都是平平淡淡的,没什么记忆深刻的点。
之所以会忘,那是因为江游没有写日记的习惯。
试问一下,正经人会写日记吗?
旅途其实就是:来到一个新地方,认识一些新的人,学到一些新的知识。
而所谓的日记,不过是用一段文字来记录那些在指缝间溜走的岁月。
江游虽然不记得那些细节,但他还有第二套方案,就是鼓励吴代去写日记,然后他再偷偷的去看。
然而,江某人似乎还是想的太天真了。
少女的确写了日记,但写的那些,江游是真的看不懂,甚至多多少少有些震撼。
七月初八,今天吃了烤鸭,有点咸。
七月初九,太阳很大,不想起床。ьìQUGeq.net
七月十一,要离开了,怀念这里的烤鸭。
七月十五,打酱油。
七月十六,怀念烤鸭的第五天。
八月初三,打酱油。
九月十二,风大,有点冷。
这种写日记的方式,江游是没见过的,是不会还是懒,直觉上比较偏向于后者。
大概翻了翻后面,基本也是一笔带过,如果没有那个日期为标注,很难想象到这是一本日记。
稍微有些详细点的,那也是和食物有关,重要的因素基本没有。
真的是记了个寂寞。
江游拿着日记本去问吴代,“你的日记怎么是乱写的?闹着玩呢?”
少女停止了进食,仿佛手里的肉变得不香了,两人就这样对视了很久。
“你看我日记了。”
“呃……我说我没看,你信吗?”
当天夜里,日记上又多了一句:十二月初七,打酱油。
距离新年还有那么几天时间,江游还是没找到那个亡者之杯,但也终于打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飞星谷,张君文道友的师门,江游总算知道那个宗门的位置所在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江游和吴代终于抵达了一个小山谷。
这个小山谷和草药一样,随着寒冬的到来变得安静了起来。
山谷里的小溪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停止了流淌,化作了冬日里的一道风景,即便有久违的阳光照耀,山里依旧是白茫茫的一片。
眼中的所有,仿佛被时间和寒冬一块给冻结了。
可时间是不会被冻住的,更不会被停止。
再过不久,这里将会迎来春天,然后周而复始,在季节的更迭下替换上不同的风景。
如果要说时间可以停止,也不是不行,因为江游那台手机里,就有着部分时间停止的经典电……案例。
骄阳渐去,冷号吹起,随着步伐的前进,从踏入山谷深处开始,阳光也渐渐被峭壁所遮挡。
在这里,江游碰到了几个长相年轻的修士,修为也不算高,最高的那人也只是金刚境一重。
互相道过名号,坐在正殿里烤着火,喝着热茶,江游拿出了张君文的书信。
那金刚境一重的修士正是现任的飞星谷掌门,在辈分上,现任掌门是张君文的师弟,至于上一代掌门……
掌门看完书信后,给江游回了一礼,道:“道友,多谢了。”
“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掌门苦笑着说:“要是消息来早几年就好了。”
“这话怎么说?”
“我师父三年前因为寿元终了而仙逝了,他老人家临走的时候还一直念叨着张师兄,说师兄他终有一日会回来,到时候让我把掌门之位还予师兄。”
掌门的声音有种难以言喻的酸楚,他似乎对师父的不公而感到不满,有抱怨,但也没有太多。
掌门看着书信,拿着的书信的手有些颤抖,他说,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陪了师父几十年,直到他老人家临终前,我还在边上日夜不眠的照顾,但几十年的付出,还不如张师兄的一身修为。”
江游和吴代默默地听着,老老实实的做着聆听者的角色。
听着掌门的话,江游想到了许多,好像许多老人也是一样,对身边人总是选择了忽略,对那些看不到的人却看得无比珍重。
“说那么多真的对不住了。”掌门的笑容还是不怎么好看,“我也没想抱怨,只是想找个人说说……”
江游点了点头,道:“我知道。”
掌门把书信小心翼翼的收好,道:“可惜飞星谷势单力薄,我师父一走,许多宗门都和我们断了来往,张师兄的忙我们可能帮不上了,但我也会尽我所能的。”
掌门忽然问:“道友,之后你还会回吴国吗?”
“会的。”
“那劳烦道友告知我师兄一声,虽然我和他不对付,但如果他能回来,掌门的位置永远都是他的。”
江游愣了愣,道:“实话实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