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待到秋雨连着下了七八日,人人都好似突然适应了。该上工的上工,该上朝的上朝,朝食一口不落下,雨再大也得来吃。不仅要来,还要早来,挤在江记的小铺子里,或站或坐,或就望着门外的雨吃。
仿佛雨只是无关紧要的装饰、配料,于日常作息毫不相干,甚至还有点情调。
江满梨与云婶两家堂外的桌凳都收进去了,中间的街道空出来,方才觉原来竟有这般宽。
阿庄叔笑道:“都快忘了阿梨来之前这小市是甚么样子了。”
“可不是么,”周大山道,“那时铺子没几家,客人少得可怜,莫要说下雨天,即便是大晴的日子,也不像现在这样前赴后继地来。”
一食客郎君用完了砂锅里的粥,抹抹嘴,道声“爽快”,唤正在给隔壁端粥饼的藤丫:“小娘子,租把竹伞!”
说罢连着饭钱,多递过二十五文来。
“请郎君稍等。”藤丫应了声,把托盘里的砂锅碟子端上桌给客人,客气请人慢用,又忙不迭跑回柜台,自下方抽出来一把油纸竹伞。
“租钱五文,押钱二十文,郎君还伞时来取押钱就行,或到时也可抵作饭钱。”藤丫熟练把二十文连着一小木牌串起,放进收钱的匣中。
同样的小木牌伞上也吊着一枚。正面标个数字,背面印江记的小戳,还怪讲究。
郎君租过好几回了,也不用多看,满意点头,撑了伞,踏着铺子门口用来吸水的草垫子离去。
因着雨水整日整日下不完,总有食客想要借伞,江满梨便干脆让阿霍跑西市买来一捆便宜竹伞,编了号,直接往外租借。
哪知还真让这些老食客们用熟了,日日都有人租。另有些真是路过没带伞的,听说这家铺子里有这服务,也干脆直接进来吃些个东西,避避雨,再租把伞走。
鸭血粉丝汤并入了新一旬朝食的队伍,果真像江满梨说的那般,用砂锅来装,还配上一小碟子红彤彤的熟油辣子。用筷箸拨进汤头里,红油朵朵晕开,吹一吹,一口汤喝下肚,是绝对的餍足。
而咸鸭卵加鲜虾仁熬粥,则又是雨天的另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