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为关键的是。
现在是新能源时代爆发增长的时期,高瓴车辆还在国内市场疯狂拼杀,产品还在高速迭代,高瓴自己需要尝试提高自己成熟度的同时引导甚至塑造市场。
这种战略布局,自然要找自己熟悉而且生长潜力巨大的地方,那还能有哪个市场能满足这个需求?
海外布局的国产车企业不是没有,除了拿便宜低端款式去亚非拉下沉市场打拼的启瑞等二线品牌之外,还有尝试拿新能源布局成熟大市场的国内品牌。
比如,高瓴车辆!
高瓴车辆一直在花大力气布局欧洲市场而对于北美市场一直处于半放弃状态,也就是只是一小部分的平行出口,出口到枫叶国或者是墨哥,然后再由这两个国家辗转来到美丽国。
不过搞得那么复杂,这个量就很少了。
目前高瓴在布鲁塞尔已经设置了点位,有市场部门落地试水,但从产品设计、品牌形象来看,高瓴目前还完全没有真正把这当回事,还处在调研和吸收反馈的阶段。
从老外车评大V的反馈来看,车子做工性能超过欧洲人对华国车的预期,甚至超过不少,但各种功能设计完全不考虑欧洲用户的细节化需求,本地化完全没做,UI翻译也是非常仓促。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目前欧洲市场的销售量有个两万台不到的水平,已经是非常牛逼了(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