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雨晴书屋>现代都市>朕就是万历帝> 第616章 卢镗,争取让小本子给你立雕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6章 卢镗,争取让小本子给你立雕像(1 / 1)

(' 第616章 卢镗,争取让小本子给你立雕像 卢镗的声音让屋里变得无比寂静。 所有人都转头看着脸色涨红的朱翊钧。 什麽事把我们皇上气成这个样子? 我们皇上虽然年少,可做事极为沉稳,凡事不动声色,今天能把他气得有些失态,肯定是大事。 「东倭狗贼!拿我大明当猴耍吗? 被打痛了,就赶紧跪地投降。伤疤稍微好一点,又开始上窜下跳。贱不贱啊?一群没开化的,不知廉耻的海岛贱猴子!」 朱翊钧破口大骂道。 原来是东倭小国,又惹恼了皇上。 自从大明闹倭患,东倭就上了大明军民的黑名单,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 虽然有心人都知道倭患是怎麽回事,可倭寇是他们手里的刀,也最为凶残,这笔血帐已经跟东南那些勾结外贼,引倭为寇的人算过了。 现在大家一心只想着好好跟东倭算一算这笔帐。 自从日本三岛成为大明海军的「大型靶场」后,一直就跟大明纠缠不清。 正如皇上所言,打痛了叫爸爸,痛哭流涕;稍微好一点,忘记痛了,又叫嚣起来了。 想必这次又是如此,才把皇上气得够呛。 不过东倭你如此做,对大明这麽做有什麽威胁,关键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皇上什麽时候受过这样的气? 朱翊钧还在继续怒斥着。 「前些日子还毕恭毕敬地遣使求和,一转背,界港的武士争抢我大明商贾货物,打伤我大明商行夥计五人,致使两人伤重不治。 想干什麽?贴脸干大的是吗? 骑在脖子上拉乾的不算,还要拉稀的?」 听听皇上骂的这些话,确实是把他给气到了。 「界港怎麽回事?卢镗,你说!」 「皇上,当初您下过圣谕,日本三岛,炮要打,海要封,但生意还要做,于是我们就留了界港丶博多和平户三处港口。 平户港现在在我大明北海水师保护之下,完全由我大明代办官管理。博多在当地领主毛利家手里。界港则有日本六大商贾组成维持会,负责管理。」 「维持会,维持他妈个头!」朱翊钧破口大骂道,脸色一正,昂首挺胸地说道,「朕下旨!」 卢镗噗通跪倒在地。 张居正丶张学颜丶胡如恭等人连忙离开座位,整齐地按秩序跪倒在地,屏住呼吸等候朱翊钧的旨意。 祁言在旁边执笔,聚精会神地听着。 「东倭小贼,生性狡诈,不服王化,与禽兽无异。叛服不定,视天朝威严于无物。朕决定,赐日本国火箭弹十万枚,十万不够就二十万枚,三十万枚。」 朱翊钧指着卢镗说道:「卢镗,你带着水师,带着这十万枚钦赐的火箭弹,先去博多港,先赏它一万枚,再去界港,再赏它两万枚。 陆战师上岸,护着两万枚火箭弹去京都,赏赐给他们国主和将军,赏给那些死不听劝的公卿武将们。 然后小田原丶骏府丶津丶姬路,只要离海近的城池和城下町,统统赏赐火箭弹,大城五千枚,小城三千枚。」 卢镗听得头皮发麻。 这两三年,北海水师在日本丶朝鲜等国使用过三万枚火箭弹,知道实际威力之大。 只是以前皇上只是叫封锁日本沿海,所以北海水师多半是拿着火箭弹直接烧毁沿海的田地丶盐场丶造船厂丶港口,以及少数冥顽不化的城池。 大规模向日本城池和城下町投放,从来没有过。 卢镗知道日本实情,那里的城池和城下町的绝大部分房子都是木制的,而且层层迭迭,密密麻麻,一点火星子就能烧成一大片。 现在直接发射成千上万枚火箭弹,还是以能烧闻名的海军版火箭,那烧起来不要太凶残,人间炼狱啊。 等朱翊钧口谕中间有停滞时,卢镗连忙问了一句。 「皇上,以后我们不跟日本做生意了?」 「做什麽生意?东倭这个大不敬丶屡教不改的外藩,朕不要了,让它毁灭吧!卢镗,你使劲用火箭弹去日本洗地,先打界港博多港,再上岸推进到京都,使劲地烧。 十万枚不够,二十万枚,你给朕使劲地烧,争取让日本人给你立一座全身雕像!既然他们与禽兽无异,那就把他们烧回到动物世界去!」 卢镗有些疑惑,皇上要我使劲地用火箭弹烧日本,把它们烧回到动物世界去,我懂。可是为什麽它们还会给我立一座全身雕像? 真要是如此,这些人该有多大的毛病啊! 卢镗不敢问,低着头听完朱翊钧的口谕。 「好了,口谕说到这里。祁言在执笔记录。等整理好后,朕签字用宝后,卢卿立即遵行。」 「遵旨!」 等卢镗奉旨离开后,朱翊钧慢慢恢复了平静,转头对张居正丶张学颜和胡如恭说道。 「让这些狗东西气晕头了。这些家伙,以前是蚂蟥,是鬣狗,被人引着来祸害我大明。 把他们打回老家去了,却变成跟粪坑里的蛆一样,尽在恶心我们。 朕对他们没有什麽念头了,赶紧毁灭吧。」 朱翊钧摆了摆手,「好了,恶心的事我们就不提了。京师里传来的八百里急报,还有一封是湖广发来的的,王一鹗的急奏。 张师傅,你看看。」 张居正接过来看完后,脸色微微一变。 「湖广又起波澜了。」 「有些人总是不消停。」朱翊钧转头问道,「冯保,殷正茂和凌云翼还在京里等着辞陛吗?」 ', ' ')(' 「是的,四川总督殷正茂和湖南巡抚凌云翼,已经领了吏部执照文书,资政局也循例跟他们谈了话。 现在在京里等着皇上御驾回京。谢恩辞陛的奏本,已经呈到司礼监了。」 听着冯保低着头垂眉答道,张居正心里有些激动。 冯保一回来就接过司礼监的权柄,听他答话,说明又恢复对司礼监的掌控。 好啊,我张叔大再也不是孤军奋战,我在内廷也有人了。 「召殷正茂和凌云翼到天津城,朕在那里等着他们。等辞陛后,他俩直接南下去赴任。」 「遵旨。」 冯保接过张居正递回的那份急报,两人目光在空中交织,会意地淡淡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冯保自去拟旨,朱翊钧指着胡如恭说道:「张师傅,你的地方改制,正好在直隶试点。直隶大佬在这里啊。这是他的地盘,凡事你可以先找他商议。」 张居正笑着答道:「皇上英明,一下子就给臣指了条明路。」 胡如恭笑着答道:「皇上发话了,张相只管发话。但是下官只能先听着,具体怎麽办,还要回去后跟三司商议。」 他这话里有很委婉的意思,张相你吩咐的事,我必须先看看,合适的我就支持,不合适的我们再说。 张居正心里有些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他可以对直隶布政司指手画脚,把布政使丶左右参议训得跟孙子一般。因为这些人的官帽子握在他的手里。 对按察司和兵备司也可以指手画脚。 你要是不听招呼,他可以找御史台和戎政府掰扯,赵贞吉和胡宗宪多半会看顾他的面子,把下属的按察司和兵备司训一顿,圆一圆内阁总理张相的面子。 因为大家的钱袋子在他手里捏着,必须给几分薄面。 戎政府还好些,有少府监这个内库当外援,多少可以接济些。 御史台就完全靠国库拨款,靠「财政」吃饭,御史们可以一身傲骨,但是肚子一饿,就体虚无力了啊! 巡抚和总督不同,人家直属皇上,奏本直接递到司礼监,官帽子不归你管。人家的衙门小,属员也不多,一年那点开支随便哪里都能抠出来。 再说了,你亲儿子布政司还在他手里捏着,政绩要不要了?前途要不要了? 扪心自问,你敢扣他经费吗? 所以巡抚和总督对内阁总理张居正可以是客客气气的,但是你叫人家对你言听计从,如臂使指,那是不可能的。 张居正把地方官制改革方案细说了一遍,裁并地方各分巡道丶分守道丶兵备道;全面取消巡按御史,把它从御史台都察院管辖,改为巡抚衙门督查室管辖。 胡如恭听到这两点,高兴了,「好,那些什麽道,早就该撤了。因事设职,冗官冗职,这些分巡道丶分守道和兵备道,全是在养闲人。 还有那些巡按御史,都是些啥事都不做,捣乱抬杠他第一的家伙。啥都不懂,偏偏装作什麽都懂,凡事都要指手画脚一番。 到一地方,正事不做,就只知道揪地方官员的小辫子,或敲诈勒索,或打压呵斥。不问实际政绩,先问你是谁的门生。 不分是非,先分师门,这样的巡按,我早就想裁了。」 张居正笑着说道:「胡抚台鼎力支持,那是好事。接下来是裁并的卫所之事。」 胡宗宪执掌戎政府,最重要的事就是裁并卫所。 其实从嘉靖四十五年开始,到隆庆年间,借着编练新军的名义,全国卫所可用的军官和士兵,全被抽调一空,编入到陆海军。 早在隆庆元年,二十个一都司就移权给兵备司,都司成了集结边军,准备出徵才用的名字。比如戚继光出征土默特部时,组成燕北都指挥使司,燕北都司。 两个留守司,中都留守司改为凤阳皇陵留守司。兴都留守司改为安陆皇陵留守司。专司护陵,以及对两处皇陵的日常维护修缮。 内外卫四百九十三个,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三百五十九个,到隆庆二年都成了空架子。今年被全部裁撤。 从太祖丶成祖传下来的世袭小旗丶总旗丶百户丶千户丶指挥使等军官,能打仗的基本上都被抽调出去,名册归在二十六军或海军诸水师名下。 然后世袭武官职,百户以上朝廷都认,不过得改。 百户和试百户合并为百户,正丶副千户合并为千户,卫所镇抚丶指挥使佥事和指挥使同知丶指挥使合并为指挥使佥事丶指挥使同知和指挥使,总共五级。 全部转到左右千牛卫名下,继续领干饷。 不过朱翊钧怎麽可能让他们继续占便宜。 军律规定,世袭武官家中子弟必须有一人考入陆海军士官或军官学校,以士官或军官服役三年以上,才有资格继续传袭。 如果军功足够,还可以往上升一升。 自从,军人为大明出生入死,犒赏之一就是世袭官爵。 最低的就是五级世袭武官职,中间是六级勋爵,类似于此前的都指挥使佥事以上的世袭武官职。 再往上就是公侯伯子男五封爵。 军功封爵都是世袭罔替,意思就是他只要自己不作死,爵位就能一直传下去,与国同体。 勋爵和世袭武官就需要再一辈接一辈地努力,必须有子弟入伍从军,为国效力,才能延续这份优待和荣耀。 朱翊钧保持世袭武官的用意,就是继续保留一块现役军官的「优秀生源地」。戚继光丶俞大猷丶李超等大明海陆军大部分高级将领,都是世袭武官出身的。 要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要让这些世袭武官们与因军功被敕封的勋爵们一起,成为东方骑士和军事世家,为大明海陆军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军官,同时也成为保证大明国本和皇权的一块重要基石。 至于各卫所保留下来的小旗丶总旗以及军士,全部转给兵部。打仗不行,那你们还是老老实实当农民或工人吧。 这些人被诸多工厂选走了一批,又转业去铁道工程团一批,剩下的这些真的只能当农民了。 「内阁的意思,戎政府转过来的这些裁并卫所田地和人口,全部改为农场和牧场.」 「农场和牧场?」 「是的,前些年高公执掌户部,清丈田地,重点是清查卫所被侵占田地。光是大同丶蓟州丶宣府丶辽东丶宁夏丶甘肃边镇卫所,就清得田地两千八百一十万亩。 其中蓟州和宣府卫所的不少田地,就在你直隶辖下。他们一部分改为农场,一部分改为牧场,以后都会归你们地方管辖。」 朱翊钧此时插了一句,「皇庄有官田三百七十五万九千五百四十六亩,各藩宗室名下庄田或侵占的田地,合计二千一百六十万亩,退还卫所和百姓等外,被除藩没为官田有二百一十九万亩,继续为各藩庄田有二百五十六万亩。 这八百五十万亩田地,全部改为官田,朕交给少府监管理,成立两到三家农垦总公司,下面分设若干农场和牧场,再进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 胡如恭惊讶地问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