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飞离开,方墨去了直升机研究所。电磁坦克大范围使用后,武装直升机也必须升级。没有电磁导弹发射基座,再厉害的武装直升机都打不过坦克。电磁坦克的订单已经有那么多了,夏国自用的武装直升机必须上电磁导弹发射基座。不然的话,别人开着电磁坦克来打夏国,方墨也不好应对。成品已经做出来了,跟直升机研究所沟通,把资料和成品交给他们,让他们去搞就行。值得欣慰的是,带英的动作很快,把方墨需要的直升机都给他弄来了。有些是带资料的,有些是不带资料的。到了直升机研究所,哪怕是最新的武装直升机,直升机研究所的大佬也舍得下狠手,一个铆钉都给他拆得干干净净!方墨赶到直升机研究所的时候,一帮老教授真围在几架拆散的武装直升机旁边,测算每一个零件的数据。方墨的到来引起了直升机研究所的轰动,众人纷纷放下手里的工作找方墨问这问那。进入工作状态,方墨边回答问题,边带着他们一起搞。仅仅三天就把电磁导弹发射基座跟直升机连接的问题搞定了。搞定了这个问题,其他事情方墨就不管了。难得出来一趟,方墨还得去坦克生产基地了解详情。一路辗转,于晨庆和诸葛擎苍全程陪同。到达坦克生产基地的时候,刘跃明也在这里。他兴致冲冲的找到方墨:“你那个炮射无人机的设计我仔细研究了。”“你觉得我们有没有必要造一辆可以发射几百上千架无人机的战车?”“跟火箭炮差不多,但无人机可以操控,灵活性比火箭炮好。”“而且!无人机不需要火箭推进器,敌方的红外遥感探测不到。”“悄无声息的飞到敌人的重要设施附近,几十架无人机一起上,什么建筑都能给他扬了!”方墨双眼一亮:“蜂群啊!当然要!”刘跃明这个想法不就是蜂群无人机的想法吗?不愧是一辈子研究新装备和新打法的将领,他的思维更新比很多人都快。引渡洋那场海战,炮射无人机立大功。刘跃明参加了战后总结,以他的智商想到炮射无人机的陆军用法,并不值得奇怪。刘跃明眉头一皱,仔细想了想:“蜂群?这个名字很贴切啊。”“发射炮射无人机的的战车跟蜂窝有点像,藏在蜂窝里面的无人机,那就是蜂群啊。”“好名字!原来你早就有这方面的构想,那我可以让装甲战车单位去研究这个方案。”来都来了,方墨也没打算就这样回去。现在的坦克研发基地,跟之前已经大不相同。费文秀是个有魄力的女人,电磁59整明白了以后,她把坦克生产基地的生产线彻底换了一遍。陆军因为没有高价值的新型装备列装,比空军和海军都要有钱亿些。费文秀管理的这家坦克生产基地,扩大了两倍,生产线全面革新。一百多亿的花销,全是刘跃明掏的,没找方墨要一分钱。不过!方墨也不是小气的人,费文秀给了他五条生产线。
方墨给坦克生产基地的设备按成本价发货,没赚他们一分钱。坦克研究基地比直升机研究所更加壮观。各式各样的外国坦克铺满一地,一群专家教授围在近千辆坦克旁边,嘴里抱怨着:“拆不完!根本拆不完!”虽然嘴里在抱怨,但手上的工作一点都没放下。之前没有参考,不知道国外的坦克发展到什么程度。夏国自家的工业产业,几乎每天都有一个小地方的革新。累积起来的变化就是全工业产业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技术突破。自家的技术革新太快,又不知道别人家的坦克发展到哪一步。设计新型坦克的时候,要么是过于保守,要么是过于激进,怎么都感觉不对。做了十几个方案,每次交上去都被打回。现在有全球的主战坦克,扒着它们研究,就怎么也不会有问题了。方墨也算是坦克研究所的老熟人了,一一打过招呼后,跟他们一起研究。虽然方墨不做坦克,但新型主战坦克发展到哪一步了,那是非常有必要了解的。毕竟!他的无人作战体系里面也有登陆车。系统给的肯定会比鹰酱他们用的更强,但多方参照准没有错。研究鹰酱他们的动力系统和传动机构,方墨自己做无人登陆车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完全按照系统的来。待了小半个月,把国外那些装甲战车研究明白,方墨反手就设计了一辆多管战车。以电磁弹射为基座,可以发射炮射无人机,也可以发射火箭炮。不过,没有做到刘跃明说的那么夸张,每辆装甲战车只能带48个无人机,又或者12个火箭弹!方墨设计的是一辆多功能多管战车。一键更换口径,打完炮射无人机换个口径就可以打火箭炮。火箭弹不用在炮管里面点火!能让这个炮管多出很多可能性!在不用追求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大胆改变一下,增加几个传动机构,让炮管可以拆解变化。这辆战车可以在150毫米的口径和600毫米的口径随意切换。150毫米的时候装蜂群无人机。600毫米的时候装火箭炮。都是电磁发射!火箭炮和蜂群无人机集成在一起,能给后勤省去很多事情。后勤的效率高了,作战部队的效率自然也会大大提升。他唯一的缺点,就是给指挥增加了不小的压力。什么情况需要蜂群作战,什么时候需要更换火箭炮,必须是指挥来决定。这对指挥的战场判断要求大大提高。刘跃明研究过后,笑着道:“这辆多功能多管战车好是好,但他绝对是后勤骂娘系列。”“把炮射无人机和火箭炮集成在一起,一支后勤连队要承担的工作成倍增加。”“当然!他也可以省掉一个无人机后勤连队,又或者省掉一个火箭炮专管后勤。”“对大局是好的,对个人就不那么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