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雨晴书屋>女性小说>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61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614节(2 / 2)

因此也别想有什么精彩的手段用来应对危局。

在这件事情上面,三株做错的实在是太多了。

第一,那个时候的消费者,已经受了误导,三株公司不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

应该从负责任的角度,主动停止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

第二,危机发生后,企业没有立即派出得力人员调查事故起因、安抚受害者、尽力缩小事态范围,也没有主动与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进行沟通,说明事实真相。

第三,公司仅仅凭一时之勇去对薄公堂,而没有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致使事态扩大。

第四,三株公司反复念叨自己的产品好,却没有主动邀请权威机构对其进行检测。

没有官方机构的认证,消费者当然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如果当时三株公司能在京城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由卫生部相关专家对三株口服液的功效进行论证,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了。

可惜这一切,都是事情发生后的一些回推。

三株也没有想到,这起事件会成为他们倒下的一个导火索。

此时的三株在市场上面,已经没有多少消费者信任他们了。三株一部分高层想卖掉三株,也是这个原因。

时间拖得更久,很可能这个企业就彻底砸在手上,血本无归。

此时的三株,销售额已经腰斩了,并且还在不断的下滑。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按照这个趋势,三株肯定是支持不了多久了。

第1837章 等越久就会越失望

这要这样下去的话,三株这个帝国最后可能是鸡毛一地,什么都不会剩了。

与其这样的话,还不如趁现在谈个好价钱,直接卖了它,也算是减小损失了。

从三株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来,现在华夏还是能诞生大企业的。

当然,这种大单指体量上的大。

想要发展成国际化的大企业,现阶段的华夏企业实际上缺乏这种硬性实力。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管理层的能力跟不上。

之前就说过,现在国企大部分的管理层,都是草莽出身,并不专业。

在企业初期,他们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快速的发展企业。

这个时候的企业规模小,各种事情做起来十分的灵活。

再加上他们层出不穷的“创意”,企业前期的发展是相当的快。

就拿三株来说,短短几年的功夫,销售额就过了几十亿。

这其中,离不开华夏的超大市场。

但也不能否认,三株管理层下的功夫。

等到企业大了之后,管理层用了还是之前的老办法管理,自然是不行的。

不仅如此,他们还犯了很多的错误。

比如说大肆收购合并同产业,出巨资投资其他行业。

大企业在他们的眼里,只能看到大的。

只要体量大,那就是大企业。

殊不知,他们理解的大企业,跟真正的大企业有着天差地别。

这是认知方面的误区,如果没人为其点破的话,根本就不会知道自己错的有多么离谱。

现如今的三株,已经有衰败的现象了,有人想出售它,也是很正常的选择。

恰好陈舒瑶又有收购的想法,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

让陈舒瑶没有想到的是,她刚离开三株,三株这边就有人找了过来。

找她的那些人,自然是想卖三株的管理层。

对于这些人的求见,陈舒瑶想到没想,就直接拒绝了。这些人根本就代表不了三株,陈舒瑶自然没有必要跟他们见面。

况且,要是传出去的话,对于接下来的收购,可不会有什么好处。

清楚知道这一点的陈舒瑶,根本就没有见这些人,直接让他们吃了闭门羹,最后不得已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报纸的关注点还是在秋海和海信身上。

此时的陈舒瑶,已经是第二次跟三株接触了。

对于这次谈判,陈舒瑶一点也不担心。

此时的家美已经打败了娃哈哈,携着胜利的余威之势,开始吞并原本属于娃哈哈的市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