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舟看过之后,给康同学竖起大拇指:
“能文能武啊,小伙子。”
康浩然同学点点头,今天他吃到的小份菜,味道也相当不错,甩开了学校食堂整整两条街。
作为形容词汇,“两条街”是差距很大的意思。
而物理上的两条街,则是社区食堂跟海滨二中的真实距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一语双关。
主要是康同学没想到,店老板做炒菜也这么好吃。
原来不光光做包子厉害。
他心想:这样子一来,明年的题材好像也有了。
康浩然说道:
“那必须的,叔,没点才艺我都不好意思过来吃包子。”
他示意陈舟把杂志收起来。
“本来电子版的校刊已经做好了,不过,我想着还是给你带一本正正式式的,我们学校学生还没看过呢。”
康同学很够意思。
陈舟笑着表示:“今天免单了啊。一会儿再给你拿几个柿子,祝你好事发生。”
“谢谢叔!”
...
中午的生意结束。
看着康同学骑自行车远去的背影,陈舟不禁面露微笑。
小师妹和侯文两个年轻人,一边吃着郑阿姨买回来的柿子,一边问起老板今天又有什么经历,这么开心。
陈舟把校刊也给两人看了下。
还把社区食堂那页拍了张照片,发到工作群里。
他笑着说道:
“没事的时候,可以阅读一下,提升提升咱店里的文学素养。”
小师妹那拿着纸质版,跟小侯两人看了起来。
赵仪琳惊讶道:“这不咱店嘛!师兄!”
“还上杂志了啊,赵姐,这个字念啥?”小侯今年才二十岁,也属于念书没念明白的。
郑阿姨有点老花眼,还真得小师妹帮忙读一下。
第171章打通隔壁租售中心
作为特定顾客群体,阶段性的事件奖励。
这本校刊很有纪念意义。
小师妹给两名同事念完之后,店里几人还都有些感慨。
赵仪琳想起当初上学时,经常和同学们吃的那家拉面,偶尔同学聚会,她们还想过去一趟呢。
可惜物是人非,改培训机构了。
“我们得好好做下去呀,师兄。”小师妹在鼓励老板,也在鼓励自己。
她从文中感受到了,餐饮行业带给人的一丝成就感。
还有点,日子一天天过去的那种,淡淡的忧伤。
陈舟跟她点点头,发现小师妹好像也成长了一点。
“那肯定,咱争取等康同学上了班之后,想起来吃包子时候,还能找到社区食堂。”
“加油~”小师妹笑道。
而她身旁的老阿姨,曾经在单店就干过将近十年。
郑秀芳想想当初看见那些顾客来来往往,各自经历新的人生旅程。
感受就更深了。
她对几个年轻人说道:
“我就感觉包包子这么些年,被人记住了,就证明我也没白干。”
陈舟鼓励:“大姨你就继续发挥余热,当然,这岁数,也悠着干。”
郑阿姨对自己的身子骨,很有信心。
她认为,自己不比年轻人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