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两个月,朱雄英收到了李景隆的传信,说北元公主已经怀上了,让按计划实行。
这让朱雄英更加盯紧工部造船进度了。
同时各地在临时召开的考试下,朱雄英也把考题发出去了。
五次考试,五道考题,只有马秀英和朱雄英两人知道,哪怕是贴身太监都不知道。
考题做完,朱雄英就给了国委的剩下五位成员。
明确告诉他们手上是哪个阶段的考题。
如果考题泄露,他们就是第一责任人,耽误为国选才,罪不容诛。
这可把几人吓得够呛,这考题放在手里那就是烫手山芋啊。
拿着考题回家,直接找来精钢,融造了一个盒子,把这考题给放里面,然后封死。
连钥匙都没有,要想打开,只能融开精钢。
不仅如此,考题更是不敢离手,上厕所就要放边上,上朝都要抱着。
不管什么意外,考题绝不能丢。
朱雄英倒也不是故意整他们,主要是这些人为了安插亲信,培养心腹,争得那是个激烈。
朱雄英想让他们歇一歇。
随着考试的开始,考题公布一个,那一个人就松了口气,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朱雄英这种保护考题的方法,确实让考题保住了,压根不给他们踢皮球的机会。
明确告诉他们,考题泄露,不究其他,先灭你满门。
涉及到自身利益和生命安全,考题被保护得好好的,也尽最大可能保证了这次恩科考试的公平性。
邓镇嗣带兵去了岭南,和傅有德会师,开展平叛行动,严抓严打!
江南集团想要围魏救赵的想法彻底破灭,还彻底提前失去了沿海布局的利益。
朝廷已经强势接管了海禁问题。
只要发现倭寇,不管你是真倭寇,还是假倭寇,直接砍。
沿海地区天天都可以看到有人被砍,人头摞在那铸成京观,警醒所有百姓。
盛夏来临,老朱和朱标被送去钟山下葬,一切都归于平静,恩科考试也正式拉开序幕。
“妙云,你去从政了,那咱儿子咋办?谁管啊?”朱棣悲催的问道。
自己家还有儿子要带呢,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呢。
徐妙云反问道,“怎么,殿下是希望臣妾就在家相夫教子吗?”
朱棣摇摇头,“那倒没有,只不过这回连考题内容和方向都没有,你也没做足功课,要不还是等下一届恩科吧,最起码等到下一届有迹可循了,不然你这号称女中诸葛的燕王妃,恩科考试不说国考了,省考都没过咋办?那岂不是很丢人?”
徐妙云一边剥着葡萄,一边问道,“原来殿下是怕臣妾给你丢人啊。”
“大明突然的改制,突然的恩科,这两道消息都是用八百里加急向四面八方传去,赶鸭子上架,我怕这其中水太深啊。”
朱棣不能理解朱雄英的治国方针。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但是朱雄英上来就是一捧大火,烧向了天下官员。
村镇县府省乃至朝廷,上上下下全都改制,这第一批吃螃蟹的,有可能吃到的是螃蟹,也有可能吃到的是教训。
“放心吧,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经史子集,臣妾都不担心,你要相信臣妾,不是么?”徐妙云对此很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