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0章(1 / 1)

他儿子曹植写过一篇“说疫气”,描述疫症造成的悲惨情形,“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人们甚至不认为这是病,觉得是上天降灾,疫鬼作祟。 张仲景这个医圣,可以说是被伤寒逼出来的。 他家本是两百多人的大家族,却在建安年间因瘟疫死亡三分之二,而这三分之二中,死于伤寒的占十分之七。 目睹亲人一个个死去,张仲景极为悲痛,下定决心攻克伤寒。 经过数年研究,写成《伤寒杂病论》,系统分析了伤寒的起因、症状、发展过程、治疗方式。 这是华夏医学上的一大巨著。 此时虽早于建安年间,但张仲景其实已经在研究伤寒。 而且还有华佗,这也是位神医啊。 陈、罗、刘三位太医,也是医术高明。 强强联手,何愁治疫不成? 张祯对他们有信心。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众医者已经汇总出十多个方子,其中就有流传后世的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桂枝汤等等。 所需药材,基本都备下了,这是华佗的功劳。 像他这样的神医,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又深知药性,哪怕一时拟不出方子,心里也有数。 张祯还怕不够,又派出五名使者,回襄阳找刘表索要。 身为荆州牧,他难道不该出力? 等她安排好,华佗和张仲景斟酌再三,开出最后一个方子,青霉素。 如果其它药方不管用,他们打算试一试这个。 若真有神悦所说那般神奇,便是大幸。 忙完这一切,张祯向医者和精兵们拱手,“诸位义士,请!” 众人回应,“请!” 策马扬鞭,即刻入关。 靖国长公主奉旨治疫,勿慌勿乱,各安其家 “馨妹,快关上窗户,仔细疫气进来!” 白氏哄着小儿子睡着,回头恰巧见到大女儿开窗,连忙喝止。 馨妹嘟嘟嘴,失落地道,“娘亲,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出去玩呀?” 外祖家的菊花肯定开了,她今年还没去看过呢。 白氏背过身抹一把眼泪,安慰道,“快了,馨妹乖乖的!往后,往后娘带你上街买糖!” 如果还能有往后,她不会再像以前那般吝啬。 听得娘亲许诺,馨妹一喜,趁机提要求,“那我要黄记的饴糖!” 她才四岁,虽然听娘说城中有大疫,却还理解不了。 也不知道大疫意味着什么。 白氏:“好!馨妹想要什么糖,娘都给你买!” 馨妹高兴了一会儿,又懵懵懂懂地道,“爹和祖母去哪儿了?怎么总不回家?我都好久没见着他们了!” 白氏再也忍不住,眼泪滚滚而下。 馨妹很惊慌,也跟着哭,“娘亲,娘亲!”

白氏抱她到怀里,轻轻拍着背,哽咽着道,“我儿莫怕,娘在,娘在!” 半个月前,夫君和婆母已染疫病故。 若不是为着这一双儿女,她也随他们去了。 馨妹也知道的,只是她年纪小,不懂死亡是什么,偶尔还会提起。 娘俩正哭着,屋外传来脚步声。 隔着门,严二郎惊慌地问道,“长嫂,怎地了?” 不会是谁染上疫症了罢? 曾经人丁兴旺的严家,如今只剩这几个人。 大伯家在另一个巷子里,已是满门尽灭。 再少一个,他真的会崩溃。 白氏:“二郎莫慌,我们无事,只是一时感怀。” 馨妹也叫道,“二叔!” 她最喜欢二叔了。 二叔会背着她疯跑疯玩,还会带她放纸鸢。 严二郎听她们声音通畅,不像带了病气,这才稍稍放心。 柔声跟侄女说话,“馨妹,你今日乖不乖?” 馨妹答道:“乖,馨妹每日都乖!” 又骄傲地道,“馨妹还照顾小郎,帮他盖被子!” 严二郎含泪笑道,“我家馨妹,是最能干、最乖巧的小女郎!” 馨妹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想起娘亲教导,又大大方方地道,“我家二叔,也是最能干、最乖巧的小郎君!” 哪能说小郎君乖巧? 而且他已十六岁,不再是小郎君。 严二郎笑着笑着,无声地哭了。 擦擦泪,对白氏道,“长嫂,粮米菜蔬我放厨房里,我走了你再出来,头脸裹紧了!” 百药堂的杜老伯说,疫气无孔不入,尤爱口鼻,务必捂紧。 “有劳二郎!” 虽然知道他看不见,但白氏还是检衽一礼。 若不是二郎,她和儿女们大约也走了。 夫君和婆母去后,二郎说疫症传得快,让他们呆在堂屋中,吃食饮水,都由他去张罗。 他常在外行走,也怕自己身上有疫气,从此不进堂屋。 有时候她想着,自己这一生虽未大富大贵,也算平顺安乐。 有温柔体贴的夫君,通情达理的婆母,善良孝顺的小叔,还有一双聪慧活泼的儿女。 可恨疫鬼来了! 于是家破人亡,哭尽了眼泪。 严二郎:“长嫂,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又叮嘱道,“千万看紧馨妹和小郎!” 以他这一阵看来,幼儿和老者、体弱者最易染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